清亮生態農場椴木香菇 吸飽好山好水的迷人滋味
謝謝投稿作者:莊蕙菁
文章來源:微笑台灣
在有機商店也很少見的「椴木香菇」,是一對夫婦生命的轉捩點。清亮生態農場坐落在好山好水的台東,香菇吸飽都蘭山山泉水、木頭本身的養分長大,怪不得無論是烘焙過的、或是新鮮香菇,鮮甜滋味都相當迷人呢!
去歐洲自助旅行時,我就熱愛逛傳統市場看看稀奇古怪的農產品,也愛東買西買來勇於品嚐。
某個週六早上,和好友相約在台北火車站見面,我被來自台東小農市集吸引。走到清亮生態農場那攤,看到我常常在有機商店買的Q梅、麻油薑等產品,裡面居然有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椴木香菇」?我忍不住問:「李清亮,是妳的誰呢?」如玉用一種海派的口氣搭配閩南語跟我說:「那是我爸啦!」身為台南女兒的我也忍不住用閩南語驚呼:「天啊!你阿爸是我的偶像,清亮生態農場的產品我超愛吃。」隨即,我們兩個一起哈哈大笑,一下子就熟稔起來。
看她熟練戴著透明手套包裝香菇,我說我最愛聞烘焙過香菇氣味,她一臉無奈跟我說:「我聞習慣,都不覺得香了。給妳自己包椴木香菇,我算你便宜一點。」興奮的我,馬上從顧客變成店員,戴起手套,開始包裝椴木香菇,香菇外緣破掉的不能包裝,要另外取出,以較便宜的價格售出。
後來,連其他顧客都以為我是真的這個攤位的店員,找我買起香菇。當天和如玉互相留下聯絡方式,說好要找時間去台東清亮生態農場(銅礦11號)採收香菇。
一個沒有「任何約束與期限」的約定,我們回到各自工作崗位,各忙各的。
直到二月份,我和好友相約去台東三天兩夜之旅,打電話給如玉,馬上約好見面時間。到台東之後,我們去旅社卸下行李,搭著計程車去清亮生態農場附設的杏容咖啡館等她。好幾個月不見,一見面,卻毫無隔閡聊天,彷彿我們認識已久。隔壁就是她妹妹在經營的小農超市,我晚到一天,椴木香菇剛剛採收完畢,我進去訂購好烘焙過的椴木香菇和以其製成的加工產品,請她妹妹幫我宅配寄回去給台南給媽媽和家人享用。
如玉擔心我們搭計程車上東23之1線縣道前往清亮生態農場車資太貴,請她老公開著廂型車當我們的專屬司機和導遊。先抵達了利吉惡地,看到路邊有人在賣此地盛產的芭樂。她老公告訴我們,此時正是賞梅花的好時節。梅花綻放的時間點,沿著山的高度分梯次開放。越高冷之處,先開花。滿山遍野的梅花,一片片雪白布滿線道兩旁,我有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原來這就是梅花花海啊!難怪,清亮生態農場的梅子這樣好吃,來自於這樣好山好水的仙境。(延伸閱讀:梅嶺四季美景 看見冷冽中盛開的純白花朵,也尋回山中精靈「螢火蟲」)
一見到李清亮先生本人,他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如玉說她爸不能不工作,一不工作就會生病啊。農場的他們,正在處理堆積如山的有機薑,去沙土,秤重裝箱。我吃過這麼多有機薑,第一次見到如山一般高的新鮮薑,還帶著泥土的香氣。李清亮老先生有七十多歲了,看到我們非常開心,還請我們吃香蕉。吃完的蕉皮,就往養雞的圈子裡隨手一丟,他不吃雞肉的,只取牠們的雞蛋。
我探了探四周環境,清貧而質樸,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他們養了流浪狗,其中一隻黑色浪浪叫做「薑黃」、在咖啡館吹冷氣的黑色浪浪叫做「香菇」。無論是狗,還是雞,都過著一種閒散的生活。清亮生態農場的農家生活,一如我童年在台南學甲鎮鄉下與務農的外公外婆同住時的景象接近,有一種和大地與自然深深連結的感覺。
如玉夫妻兩個原本在老公的家鄉——嘉義擺夜市營生。直到台東林務局提出「適地發展林下經濟」政策,以振興山村綠色經濟。希望在不破壞森林環境前提下,正式受理林下「椴木香菇及木耳」、「台灣金線連」與「森林蜂產品」等森林副產物經營申請。如玉考量此時夫妻兩個體力尚佳,回台東農場轉行足以應付,他們選擇了椴木香菇當作生命轉捩點的開始。(延伸閱讀:平溪森林裡的椴木香菇園,山羌認證的鮮甜美味!)
今年是他們經營椴木香菇第四年,今年算收支呈現勉強打平狀態,往年總是入不敷出。除了在林務局輔佐之下,種植椴木香菇專業技術的學習之外,他們也在盤商與通路之間,不斷調整銷售方式。他們笑笑說:「擺夜市,每天都會有現金進來。現在常常則是一大筆錢投入之後,每天口袋都空空的。還好,農場有許多吃不完的蔬果,我們也不大會花到錢。」
看到我如田野調查研究人員般好奇發問,他們帶著我一一去認識種植椴木香菇的步驟,也去採收部分尚未採收的香菇。
24節氣中的白露時刻,就準備向林務局局申請木頭,一般來說會使用楓樹、杜英樹和柯樹的椴木。接著,用都蘭山的山泉水噴濕木頭,絕對不可使用有氯氣的自來水。養菌期和走菌期合起來約莫六個月左右,搭好棚架之後,椴木要進行鑽孔,大約鑽1.2~1.5公分深,每個孔距離約莫10公分,孔洞要錯開,留給香菇足夠吸收分解後木頭養分的生長空間。接著,採用機器植菌機逐一在每個小孔植菌,最後塗上農業用蠟,形成一種保護膜,避免雜菌入侵。
我覺得最有趣的過程,是要「叫醒菌絲」,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將木頭調頭,上下換方向,因為香菇們進入睡眠狀態之後,會忘記生長啊!如玉說平均一個月要調頭100噸的木頭,五個月就是500噸,立木使得椴木可以四面吹風。晚上五、六點之後,才能給香菇椴木噴山泉水。原來,我吃到的香菇就是吸飽飽都蘭山山泉水,以及木頭本身的養分而長大的。難怪,無論是新鮮香菇,或是烘焙過的椴木香菇,鮮甜滋味都相當迷人呢!
如玉也說,未來椴木香菇的市價只會越來越高。超過36度,菌絲就會死掉。天氣不穩定影響著香菇產量、椴木也越來越貴、不斷上漲的工資更是驚人,甚至於有錢還不一定請得到工人。
她輕撫著心愛的浪浪,這隻棕色浪浪,因為貪玩離家,中了捕獸夾。六、七天後,拖著捕獸夾逃回家中。無奈,只能將牠的前肢都截肢。如玉說這隻勇敢的浪浪坐著的時候,英姿颯爽,很帥的。如玉的老公也淡淡的告訴我:「前半生,她陪我在嘉義擺夜市討生活;下半生,換我帶著我年邁父親回到台東山上,和她一起完成夢想,種植椴木香菇吧!」
看著對待我這位僅僅只是在台北火車站見過一次面的「陌生人」,清亮生態農場的每一個人、如玉夫妻兩個人,卻如此溫暖友善告訴我這麼多他們生命故事,以及那一種樂天知命、知足幸福的快樂。他們靦腆笑容,告訴我住在山上簡樸生活的美妙,涼爽舒適的天氣與許多縣市缺乏的新鮮空氣都在這片山徑之中唾手可得。我想,這就是幸福的宣言與滋味吧!
*本文投稿作者:莊蕙菁